黃牧甫印存十三集

《黃牧甫印存十三集》另名《黃穆甫印存續補》十三冊,不分卷。黃士陵(牧甫)生前手鈐自刻印而成《黃牧甫印存十三集》此譜,此譜另名《黃穆甫印存續補》。是譜無板框,無序跋,無書口字樣。

冊一計一百零三葉,一百零三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無系邊款,錄印一百零三方;

冊二計五十七葉,五十七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間附邊款,錄印五十七方;

冊三計六十二葉,六十二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無系邊款,錄印六十二方;

冊四計四十七葉,四十七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系邊款,錄印四十七方;

冊五計三十五葉,三十五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間附邊款,錄印三十五方;

冊六計三十五葉,三十五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系邊款,錄印三十五方;

冊七計一百零五葉,一百另五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無系邊款,其中有重複印蛻,錄印一百零五方;

冊八計五十二葉,五十二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,印下無系邊款,其中一葉雙面印,錄印五十三方;

冊九計四十三葉,四十三葉鈐印,印下系邊款,錄印四十三方;

冊十計四十葉,四十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系邊款,錄印四十方;

冊十一計四十四葉,四十四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無系款,錄印四十四方;

冊十二計三十七葉,三十七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系邊款,錄印三十七方;

冊十三計三十七葉,三十七葉鈐印,每葉鈐印一方,印下系邊款,錄印三十七方。

全譜十三冊,總錄印六百九十八方。成譜於光緒三十四年(1908)。

內頁印蛻精選:黃牧甫印存十三集.黃牧甫.光緒三十四年


附註:

各卷無固定尺寸;冊一高十九點一,寬十點二公分;冊二至六高二十點三,寬十點一公分;冊七、八高二十點二,寬十一點三公分;冊九高二十點六,寬十點九公分;冊十至十三高二十點七,寬十一公分。

是譜泰半系在廣州所治印,隨刻隨鈐,少部為晚年在武昌所刻規格未全一致,是譜無版框,一頁一印,間附邊款,大多為以蠟墨磨拓。其中屬專人用印集者有王秉恩、李師沆、李茗柯、歐陽務耘、俞旦二冊及自用印集,另有專冊為在武昌所刻。

按是譜原系黃士陵(牧甫)拓予其弟子李茗柯者,李茗柯極珍寶之,晚年雖窮困,他物變賣殆盡,惟獨留存此譜。晚年李氏因生活所迫將此譜歸高貞白先生收藏,高氏擬付梓廣傳,並請鄧爾雅撰序,序成於民國三十六年(1947),惟因故仍未刊行,鄧爾雅先生所撰之序亦因印刷公司失火而散失。可幸於《南金雜誌》有影印是序發表,由此是序得以留存。後高老先生於生前將譜傳於余,今譜則存於松蔭軒處,是譜可說是海外孤本。


印人小傳:

黃士陵(牧甫)。1849|1908。安徽黟縣(今黃山)人。字牧甫、牧父、穆甫、穆父,號倦叟,別署倦遊窠主,齋名為蝸篆居、延清芬室。早年流寓南昌,後二入廣州。繪畫善以西洋法畫彝器圖形,獨具面目。書善魏楷和籀篆,書風明快。精篆刻,初學浙派、吳讓之、趙之謙,後取法漢人,脫胎而出自貌。印文秀勁而富有變化,布局峻險中寓平穩,有超逸之趣。用刀犀利,力能扛鼎。所作印面不事破殘,極盡真率之感。有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印譜》、《黃牧甫印譜》、《籀書呂子呻吟語》、《黟山人印存》、《止軒印印》、《延清芬室印蛻》存世。